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波动
摘要: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连续几年低速增长,经济疲软和通货紧缩成为困扰经济发展的两大因素。政府实施的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也没有明显的效果。但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忽然启动,开始高速增长,另人们更加困惑不已。其实,这轮经济波动并不是象表面上看到的那样毫无来由,其背后隐藏的是中国产业结构特别是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主导经济的产业从原来的家电行业向汽车、钢铁、建材等重工业转移。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也迅速提高。我国的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重工业化时期。现在的重工业化无论从规模还是从质量上都跟建国初期计划经济知道下的重工业化不可同日而语。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归根结底是由于消费结构特别是大中型城市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资本和技术象中国的转移引起的。(需简化)
关键词: 经济波动 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
一、经济增长、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
早在17世纪,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发现,随着经济的增长,产业的重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向无形财物的生产转移。上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搜集和整理若干国家的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随着时间得推移和社会在经济上变得更为先进,从事农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相对下降;进而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相对下降。”这就是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该定理揭示的是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继承克拉克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不但劳动力的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具有这样的趋势,三次产业在总产出中的比重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变动。他在收集和整理了二十多个国家的庞大数据基础上,通过对国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分布结构的演变趋势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发达国家的增长进程中,这些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净值中所占份额的趋势是类似的:A部门(农业部门)的份额显著下降,从开初几十年的40%以上降到近年来的10%以下,I(工业部门)部门的份额显示上升,从开初几十年的22%-25%上升到近年来的40%-50%,以及S(服务部门)部门的份额微微的而且不是始终如一地上升……这些趋势在按当年价格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份额数量中可看到……所有这些都由近年的按人口平均总产值中的部门份额间的截面联系进一步证实。”根据以上的研究,经济学家把经济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以及以服务业为重心的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产业的重心分别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只所以具有这样的特征,首先是与不同的消费品的收入弹性相关的。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收入增加时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加有限。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消费的重心就由食物转向汽车冰箱 彩电等耐用消费品,进而转移到更为个性化的满足精神需求的服务产品。其次是技术进步的影响,纵观西方工业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伴随着每次大的技术创新,必然出现产业结构的大调整,进而出现经济增长的一个长周期。一项新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技术开始运用到生产中去,逐渐的普及,生产率提高带来丰厚的利润,会吸引大规模的投资,GDP大幅增长,等到新技术逐渐成熟,到了饱和的程度,增长率就降低,如果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经济就会进入衰退期。再次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其产业结构的变动不但受需求等内因的影响,还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发达国家走到尽头,技术成熟以后,便会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发展中国家,从而带动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动。后发的国家直接西方的先进技术吸收过来,成熟的先进技术吸收过来,直接用于生产,缩短他的普及期。而且衰竭期短。
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着经济增长的后劲,也决定着经济波动的幅度。就产业结构来说,第一产业其产量受自然条件-土地资源以及生产周期的限制,在年度间的波动幅度有限;而以机器大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由于其本身的生产技术特点,投资规模和生产规模都很大,产业链条长,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在推动其扩张和收缩方向的作用很强,并且现代的技术使得新设备的重置期变的很短,一遇到需求变化就具有突然的扩张力和收缩力。所以在年度间的波动幅度很大。第三产业的有机构成不高,而且与相对稳定的居民基本生活消费相。联系,一般情况下波动幅度很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期,即一般所说的工业化中期,是经济波动幅度最大的时期。
二建国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历程与当前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重工业化
建国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基本遵循着上述的模式。不过,由于我国是政府干预经济比较严重的国家,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偏重于重工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第二产业在总产出的比重从量上来说上升很快,但经济结构的整体素质很低。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带动着家电行业的发展,使得第二产业的比重在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而在此过程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整体上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见表1)。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相互促进,使得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实现了持续的告诉增长。
表1: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的结构及从业人员结构
年份
|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 从业人员产业结构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
1953
| 45.9
| 23.4
| 30.8
|
|
|
|
1978
| 28.1
| 48.2
| 23.7
| 70.5
| 17.4
| 12.1
|
1990
| 27.1
| 41.6
| 31.3
| 60.1
| 21.4
| 18.5
|
1995
| 20.5
| 48.8
| 30.7
| 52.2
| 23
| 24.8
|
1998
| 18.4
| 48.7
| 32.9
| 26.7
| 23.5
| 49.8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各期,中国统计出版社。
自从98年以来,由于受我国经济内部的一些因素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陷入持续低迷时期,经济增长疲软。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说,这也是我国产业结构重新调整的时期。旧的主导产业已经成熟,进入平缓的增长。新的主导产业在新的消费热点的拉动下正在逐步形成。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持续几年疲软的经济在一个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忽然启动,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了作用;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经济注入的增长的活力,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的周期。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工业化”以及第二产业在经济中比重的提高。这可以从近几年的统计资料中初见端倪。2001年、2002年、2003年1至7月份重工业比轻工业的增长速度分别快5.171、1.68、6.25个百分点,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56.28%上升到了2003年7月的60.85%,而轻工业的比重则从2000年的43.72%下降到2003年7也的39.15%,一升一降,对比十分鲜明。重工业的发展带动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提高,而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下降。(见表2)同时也出现了如住宅汽车 钢铁等高速增长的行业。
表2:当前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动趋势
年份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2001
| 15.3
| 51.1
| 33.6
|
2002
| 14.5
| 51.7
| 33.7
|
2003
| 14.77
| 52.9
| 32.2
|
资料来源:网上资料,各年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三 我国工业化进程进入重工业时代的主要原因
1 消费结构的升级与主导产业的转移。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电视机 冰箱,洗衣机等小型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带动了家电行业的飞速发展,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带动我国经济进入一个增长周期的上升时期。由于我国家电行业是引进国外现成的技术,所以迅速在国内得到了普及,只经历了不到20年得时间,就达到了市场饱和得状态,各大家电生产厂家大打价格战,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新增投资越来越少,经济进入疲软状态。经历了5年得低迷之后,新的消费热点出现,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1087美元,按购买力平价折算达4580美元。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特别在一些大中型城市,汽车 住宅等十万元以上的大型消费品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消费结构的变化带动投资方向的变化,汽车钢铁建材等重工业高速增长,必将成为新的主导行业,从而带动我国的产业结构向“重工业化”发展。这些行业产业链条长,也就是加速数比较大,所以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将是中国经济波动幅度比较大的时期。
2 国际产业结构的转移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个国家之间投资的壁垒逐步被拆除,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越来越自由。一个国家出现需求的热点,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就会向该国家转移。国际直接投资可以扩大一个国家经济波动的幅度。另外发达国家一些成熟的产业,其竞争优势只有通过成本来体现,所以会主动的向劳动力比较便宜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加入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列,90年代随着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世界制造业向我国的转移形成浪潮。根据商务部有关统计,全球500强在华投资成立企业数量的最多年份是1995年;投资额最多的年份是近两年,尽管投资企业数减少,但投资额增大,表明大多数在华投资的500强企业已经进入规模扩张阶段。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500强在华投资的73%集中在制造业领域,极大地带动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使制成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正逐渐的成为了“世界工厂”。
3 民营资本规模的扩大。这次投资热潮不同于以往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民营资本的广泛参与。民营资本开始进入重化工业,为重化工业的大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民营企业经营领域的放开,已逐步积累起了进入重化工业的"门槛资本",开始进入以前由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统天下的重化工业。
四、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避免和预防重复投资 过渡投资 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由于需求旺盛,会使得企业对前景过分看好,而过度扩张,贷款需求量大,银行也格外活跃。结果供给量远远超过实际的需求量。今天的繁荣可能就是明天萧条的前兆。并且如前面所说,经济的全球化使得资本和技术在国际间的流动越来越自由,会加大一个国家的投资规模。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在去年投资增长接近翻番的基础上,2004年前两个月,钢铁工业投资增速达到172.6%;水泥行业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786亿元,同比增长133%;电解铝行业在建能力仍有310万吨。其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预期需求,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问题十分严重。以钢材为例,当市场需求急骤增大,钢材价格大幅上升,大量低水平投资受到高盈利的强烈刺激,以比高水平投资更快的速度增长。
2 避免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库兹涅茨的倒U型曲线 1955年,库兹涅茨(S.Kuznets)对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在经历了一个扩大的阶段后,已经开始缩小,而发展中国家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却正在扩大。1963年他更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倒U型假说”,即当一种经济从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时,其收入不平等程度将随着早期的经济增长而扩大,随后平稳,最后缩小。从此,关于“倒U型假说”的争论成为发展经济学收入不平等问题研究中的一个最活跃的领域。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就一直在扩大,199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386,接近0.4的国际警戒线,超过高收入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0.328的平均水平,属明显偏高。我国进入工业化的新的时期,这一时期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扩大。政府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注意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3 防止产业结构失调,发挥主导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合理发展第三产业发挥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收作用。无论是与发达国家还是与发展中国家比较,无论是从产值比重还是从就业比重上来看,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都偏低,增长也十分缓慢,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在经济中地位的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甚至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从表2中可以看出来。这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对于解决就业问题都是不利的。因为第二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很高,资本逐渐替代劳动,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出现“无就业增长”,而服务业大的投入主要是劳动力,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会缓和就业的压力,降低失业率。
五、建议(将与三合并)
1延长家电行业的生命周期,进军农村市场。虽然家电产品特别是传统的家电产品在城市已经饱和,但在农村还远远未达到饱和的状态。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比将形成新一轮的对家电产品的需求热。所以各家电生产企业在费劲心思推出新产品的同时,也不要忽略农村市场。农村市场需求的启动会带动经济新一轮的增长。
2加大城市化进程,取消不合理的制度障碍,利用经济周期的上升时期,带动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出去
3 发挥主导产业的辐射效应,改造传统的产业。
参考书目:
1、 库兹涅茨(美).各国经济增长:总产出与生产结构.上海:商务印书馆,1985.
2、 吕小康.论产业结构及其调整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北京:经济研究,??
3、 陈华.论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波动.长沙.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
4、 杨凤林,高山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北京.经济学家.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