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会活动之四

作者:庞海 时间:2005-01-07 点击数: 责任编辑:

学术研讨会活动之四

发布人:庞海 来源部门:国际贸易系 浏览人次:

次 发布时间:2005年1月7日

体育事业产业化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张保胜*

内容摘要:从中国2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世界体育产业的诱人前景可以看出,我国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体育产业化概念、产业化的范围以及产业化的基本理论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体育产业化的概念和基本特点,论述了体育产业化的基本理论,对体育产业化争论中的焦点问题进行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 键 词:体育产业 体育事业 体育产业化 基本理论

中国从1949年建国以来,体育事业一直作为一种福利性和公益性的事业而存在,直到1985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第一次真正提出了体育产业这一概念,明确了体育作为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体育的发展前景和活动范围,为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井晓蒙等,2002)。1992年十四大以后,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阐明了发展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进一步从制度上保证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学术界关于体育产业相关理论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从国内讨论来看,主要是关于体育产业内涵和外延的讨论。代表学者有丛湖平(2002)的关于体育产业的几种界说,徐本力(2002)的关于体育产业理论中几个问题的调查研究,卢元镇(2001)等对体育产业概念的相关讨论,张岩(2001)对体育产业讨论的一些问题的批判性分析,还有鲍明晓、史红军等学者的详尽的分析。从国外来看,还没有发现专门讨论体育产业内涵和范围的文献,刘江南(2001)曾对美国不同的学者关于体育产业的定义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有克利斯坦·M·布鲁克斯(Christine M Brooks,1994)、华裔学者李明(Ming Li,1999)、阿尔法·米克(Meek,1997)、以及匹茨、菲尔丁和迈勒(Pitts, Fielding and Miller,1994)等人的概念。并指出其概念和范围的界定都有其自身的目的所在。其他相关的讨论有体育产业的统计标准问题、体育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体育市场问题、体育体制改革问题等。本文主要分析体育产业化的理论问题,首先界定了与体育产业相关的一些有争议的概念,然后给出了体育产业的基本特征,最后分析了体育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一、体育产业基本概念的界定

1.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

关于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概念的界定和关系问题存在着争议,主要的不同观点如下表1所示。

表1: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关系的争论

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关系

含义表述

主要代表学者

体育产业=体育事业

体育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事业

鲍明晓(1999)等

体育产业属于体育事业

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中可盈利部分

赵炳璞(1997)等

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不相容

体育产业是传统体育事业中的产业化部分,没有产业化的部分为体育事业

张岩(2001)丛湖平(2002)等

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之间关系的争论可以说是历史的产物,由于我国传统的体育事业和教育、卫生、文化一样是社会服务事业的一部分。政府是发展体育的目的是为了全民健身,增强全民身体素质,摆脱传统的“东亚病夫”的时代,这就不可避免使体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进行发展,有政府提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体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政府对体育事业的财政支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体育活动日益多元化的需要。其次是发达国家寻求社会服务事业市场化改革潮流的影响。最后是曾经被认为是公共产品的体育服务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事业内部有些部分已经不在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逐渐具有了准公共产品或私有产品性质。

这些变化使得体育事业具有了生产经营的特性,具有了产业的特点。体育产业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了[1]。可以说,体育产业的概念是体育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新时期条件下对“体育事业”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因为传统的“体育事业”不具有生产经营特性,而“体育产业”则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出发,体现了生产经营的特点。

具体地说,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从事体育产品(劳务)的生产、经营服务的体育部门、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和其他法人的集合。体育产业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所以提供的产品是服务性产品,不是实物产品。是传统体育产业说法中的本体产业[2],不包括体育用品等的相关领域。广义的体育产业除了包括狭义部分之外,还包括了服务产品之外的与体育相关的体育用品、器材等相关行业。在这里我们主要把体育产业看成是狭义的体育产业,其原因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社会服务事业产业化进程原则

前面已经谈到,由于我国传统的体育事业同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卫生事业一样属于社会服务事业的范畴。在产业化进程中必然有一部分进入市场,具有了生产经营的属性。对于那些像体育用品业等相关产业已经各有所属,可以说是游离于体育事业产业化进程之外的支持性行业,对于分析传统体育事业的产业化方向没有意义,不应该包括进体育产业内。

(2)产业定义原则

虽然对于产业的定义有很多,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就是同一产业中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同质性。由于对这种同质性的理解不同也导致了对体育产业外延认识的不同,由于“sport”一词的原意就是“遵循一定规则或习惯的并且常常是竞争性的身体活动”[3]。所以,体育产品(服务)的同质特征应该是“健身娱乐”、“竞争性”和“规则性”。因此,竞技体育、观赏体育、健身娱乐等基本上都是符合此种同质性的行业。

(3)三次产业划分和统计原则

我国第一次提出“体育产业”就是在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中提出来的,显然体育产业应该属于第三产业,如果把与体育产业相关的制造业(一般属第二产业)纳进来,显然不符合现实。

2. 体育产业化和事业化

体育产业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指体育应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按行政方式运作向市场经济体制下按产业经营方式运作的转变。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体育产业化实际上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一种运营模式,是指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来运营和发展体育产业。产业化离不开市场,但不是一切的体育产业投可以通过市场,完全以市场为取向。体育产业的发展实际上主要有两种运营机制,一种是产业化运营机制,一种是事业化运营机制。产业化运营方式主要是针对非公共产品的体育领域,如竞赛表演市场,产业化运营主要是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以企业化、商品化和盈利性为目标。事业化运营主要是针对公共产品领域,如公共设施、学校体育教育和全民健身等,事业化运营主要是发挥体育的社会性、公益性职能,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体育产业的产业化是有条件、有范围的,不是指全部体育产业都要采用产业化运营方式,而是指体育产业当中适于在市场机制下运作的领域。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用图1表示如下:

二、体育产业的基本特征

1.体育产业提供产品的特殊性

体育产业产品是体育从业人员通过提供体育服务并满足消费者一定需求的非实物形态的体育劳务。其功能主要是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它的生产和消费除了遵循一般的经济规律以外,还要符合运动训练、比赛、表演、保健等体育自身所具有的特殊规律。另外,体育服务产品还具有派生性。它是随着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和人们生活需要的日益扩大而逐渐形成的。从产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与工业化的演进阶段密切相关的。在工业化初期,体育产业的比重一般不大;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体育产业也快速发展;到工业化中后期,体育产业在经济中已占据较高的比重;到“后工业社会”,在国民经济中体育产业占据重要的位置。这种演进轨迹显示,工业化进行到一定的阶段,体育产业一定要相应地发展起来,否则会造成产业结构失衡和经济增长的滞后和低效;但是,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不能超越相应工业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过于超前的“虚产业化”发展会由于需求的缺乏,其既不能取得成功,又会造成重大的社会资源浪费。二者之所以存在这种对应关系,是因为物质生产的发展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之间存在一种需求创造供给,供给又创造需求的因果关系。

2.体育生产和消费的全员性和普遍性

由于体育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既是生产过程又是消费过程,没有消费或消费群体数量太少都会使体育服务得不偿失。因此,体育生产和消费是一种社会性活动,社会化、全员参与是其重要特点,它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体质,而且促进人的智力和社会意识。人口素质的提高会直接增加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中国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另外,体育的社会性参与和消费还会带来市场倍增的扩大效应。

3.体育产业的产业关联性

人们体育需求的多样化使得纯粹的体育服务产品难以满足各种需要。体育产业和其他许多产业相互依赖,其发展对机械、食品、服装、建筑等产业都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使体育产业和其它产业的融合性日益增强。另外,体育产业还是资本——劳动比率较低的产业,它的发展会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全国政协委员、知名企业家朱树豪先生5年前投资20多亿元兴建的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和乡村俱乐部,不仅解决了当地2000多农民的就业,促进了港商、外商的投资,而且几年来俱乐部经营状况良好,资产正像滚雪球一样壮大。

4.体育产业的国际性

体育运动是一种规则性很强、国际化程度很高的运动,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体育的国际性决定了体育产业发展必定要突破国界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经济活动。另外,体育产业的国际化使体育人才的国际流动性加大,体育竞赛的国际竞争性增强,体育产品与服务更加面向国际市场,体育产业背后的金融活动更具有国际流动的性质。

三、体育事业产业化的基础理论

1.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劳务。他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4]、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等特点。在判别一种产品是否是公共产品时,通常采用后两个特点,即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当一种产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时,就属于纯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的本质决定了市场提供的失败,因为人们有“打便车”的动机;当同时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时,就属于私人产品。私人产品的市场提供已被广泛接受,其满足条件是产权、可履行的契约和自由市场;当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或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时,属于准公共产品。三种类型产品的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受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消费习惯以及政府和公众公共选择的影响。当这些因素变化时,往往会使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日益模糊,那么非竞争性就成为判断公共产品的主要依据。非竞争性的两个必备条件是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5]。通常情况下,对于准公共产品往往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而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萨瓦斯(2002)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了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中间部分。他把中间部分分为可收费物品和共用资源。可收费物品可以通过市场提供,因为实现排他性是可能的,只有使用者付费,提供者才愿意供应物品。对于共用资源来说,“市场机制不能提供,集体行动却是保护自然资源的有效方法之一”(萨瓦斯,2002,P54)。

体育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伴随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多样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可见,体育在某种程度上天生具有福利性质。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体育作为一种产业的时候,就出现了体育产品[6],根据上述的公共产品理论,体育产品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分别居于从私有产品到公共产品的不同的部分(见下图2)。

上图2中,1代表直接由市场经营的健身娱乐项目,如健身房、保龄球等。他们都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和消费的竞争性。2代表竞技和观赏体育项目,如体育比赛、运动会等,他们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但并不是很强。3代表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他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和较弱的竞争性,一般属于收费产品。4代表体育教育服务,他具有较弱的排他性和竞争性。5代表涉及全民健身的一些服务,如社区体育、民间健身娱乐项目等,他们也具有较弱的排他性和竞争性。

2.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不再纯粹追求物质方面的追求,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和心理上的需要。休闲、娱乐、健身的需求日益增长。当体育作为一个产业进行发展的时候,被归入了第三产业。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变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30年代,费希尔研究了第三产业问题,他认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没有涵盖全部的经济活动,他把一、二产业之外的所有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并认为第三产业的本质在于提供服务。后来,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1940)在费希尔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经济发展同产业结构之间的变化关系,进一步拓展了产业结构理论。他认为,随着时间的延续和经济的发展,农业中的就业人数相对于制造业中的就业人数趋于下降,制造业中的人数相对于服务业中的人数趋于下降。对此克拉克认为是需求和效率两个因素决定的。也就是说,制造业之所以让位于服务业,主要是因为对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造成的。库兹涅茨在克拉克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与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是指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的总称,它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部分。其中服务部门包括为生产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保险等)、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和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国家党政机关、军队等)三个层次。体育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个行业,属于服务部门的第二个层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体育娱乐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使得体育产业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产业化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下表是第三产业各个部分产值在增加值中各年比例的变化。从下表2中可以看出服务部门中的第二层次呈增长趋势。

表 2:1991——2000中国第三产业各部门的比重变化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流通部门

服务部门(1)

服务部门(2)

服务部门(3)

48.4

32.2

9.3

10.1

48.8

33.0

8.9

9.9

46.0

35.0

9.2

9.8

45.1

35.7

9.4

9.7

44.5

37.4

9.0

9.0

44.3

37.3

9.4

8.9

43.2

38.7

9.5

8.7

42.5

38.3

9.9

8.8

42.1

38.4

10.5

9.1

41.3

39.0

10.7

6.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应年份整理。

3.准市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

近几年来,关于政府在服务部门中的作用问题以及公共政策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这主要是最近几十年来政府对社会服务部门的干预和财政支持导致了许多问题。比如经济增长速度减慢,服务效率低下,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需求等。同时,关于政府提供大量社会服务的能力问题也引起了大量的争论。Bridges和McLaughlin认为,“任何社会服务功能——从教育到医疗卫生,从电话到动物保护——只要在和市场接近的条件下运行,都能得到加强”(Bridges和McLaughlin, 1994)。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在社会服务中发挥市场的作用已经显得相当重要。也就是说,通过允许服务提供者有更多的选择,以便为消费者以及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提供充分的和可靠的信息,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以满足消费者对社会服务数量和质量的需求(Savas, 1987;Ikenberry, 1990; Self, 1993;Walsh, 1995)。近年来,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在社会服务部门中引入了市场机制,出现了所谓的“准市场”(quasi-market),这些准市场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Le Grand and Bartlett, 1993)。通过在资源配置中引入更具竞争性的准市场方法,改革者相信公共服务的质量将会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也逐渐向“新公共管理”转变,公共部门也变得更加透明和负责任。简单地说,新公共管理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公共部门中市场机制的采用(Hood,1991)。因此,服务的国家提供已经逐渐地被内部市场或准市场内相互竞争的独立供应者体系所取代(Le Grand and Bartlett, 1993;Self, 1993)。目前,社会服务部门中引入市场机制已不再仅仅是西方国家存在的社会现象,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实践(Oyen, 1986; Hartley and Parker, 1991; Walsh, 1995)。这些理论对于传统体育事业的产业化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鲍明晓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体育文史》 ,1999第2期;

2、 赵炳璞,蔡俊五,李力研等,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研究 ,体育科学 ,1997, 1 7(4);

3、 张岩,“论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内涵及二者的关系”,《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

4、 乐后圣,《奥运产业化营运》,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1月;

5、 [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6、Alfie Meek, An estimate of the size and supported economic activity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Sports Marketing Quaterly,1997,6(4):15-23;

7、Bridges,D.and Mclaughlin,T.H.(Eds),1994.Education and the Market Place,London:The Falmer Press.

8、 Hartly,K.and Parker,D.on Ott,A.F.and Hartey,K.(Eds),1991.Privatation and Economic Efficiency: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ies,Aldershot,Hants:Edward Elgar。

Studies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Sport Industrialization

Zhang baosheng

(International trade department, shengda economics, trade & management college, zhengzhou university 451191)

Abstract:From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charming prospect, we argue that sport undertakings’s industrialization is very important. But the notion, the scope and the basic theory of industrialization are disputed all along. 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ory basis of sport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features of sport industry, argues the focus in disputing and shows my own views.

Key words:sport industry sport undertakings sport industrialization basic theory

作者地址:郑州市新郑龙湖镇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国贸系

邮编:451191

电话:0371-2565116 13938264965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中国体育产业化发展战略及其对策研究”的部分成果。(基金号:70241028)

*张保胜,河南安阳人,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讲师,博士。

[1]国务院1985年颁布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第一次运用三次产业分类,将体育部门列入第三产业中的第三层次,体育界经济界也就开始了“体育产业”的提法。1991年国务院将体育列入第三产业18个主要行业之一;1995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将“体育产业”作为主要议题,专门研究了《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体育产业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

[2]原国家体委在《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中曾经将体育产业分为体育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和体办产业三类。

[3]见“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关于“sport”的词条解释。

[4]私人产品可以被分割成可以买卖的单位,谁付款谁收益。而公共产品是不可分割的。

[5]边际生产成本为零是指增加消费者不需增加产品供应;边际拥挤成本为零是指任何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影响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6]关于体育产品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在后面讨论。

版权所有 2025 英国beat365(官方)手机APP下载IOS/安卓/网页版

地址:河南省郑州新郑龙湖镇文昌路1号  邮编:451191

网址 www.zhongbangldb.com


Baidu
sogou